作者: 日期:2025-02-27
2025年2月26日上午9点30分(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晚上6点30分),南京大学文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化合作”线上交流会成功举行。此次交流会旨在深化两校在语言学、世界古典学领域的合作,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中美学者线上交流合影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参会人员包括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主管研究生事务的副院长凌筱峤副教授、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东亚及东南亚部门主任魏宁(Nicholas Morrow Williams)、中文项目主任廖建玲副教授、柯夏智(Lucas Klein)副教授、吴英钧(Young Oh)副教授、历史哲学宗教学院与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合聘教授陈怀宇(Huaiyu Chen)。南京大学参会人员包括文学院副院长童岭教授、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曹贤文教授、文学院语言学系副主任王玲教授、陈立中教授、黄若舜准聘副教授、张安琪准聘助理教授、刘雅萌准聘副教授和时鹏飞特任助理研究员。
会议伊始,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童岭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及文学院的发展概况。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机构之一。文学院源于1914年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今年适逢建院111周年。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虽规模属中等,但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术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童岭教授特别指出南京大学文学院历来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在域外汉籍研究、东亚汉文化圈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学院的师生不少都有海外交流的经历,威斯康辛大学著名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先生亦多次在文学院举办《史记》英译工作坊,与文学院师生共同研讨英译中的问题。
随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的廖建玲副教授与陈怀宇教授分别介绍了学院的汉语语言教学和汉学研究概况。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现开设二十余种语言课程,而中文教学研究体系尤其完备。该系在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与文学研究、佛教与道教研究等领域在北美汉学界享有盛誉,其承担的中文旗舰项目近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级水平的汉语人才。魏宁主任还特别回忆到2011年来南京大学参加“《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情形。
基于双方学术专长的交叉点,与会学者围绕未来合作的具体学术研究构想展开深入讨论。研究计划包括合作申请鲁斯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中国研究项目、启动中国文学英译丛书计划、建设汉语二语习得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中国古典文学英译丛书“徐唐文苑”(Oxford Hsu Tang Library of Classical Chinese)”以及开展域外汉籍的数字化整理工作等。结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美国中文旗舰项目的丰富实践经验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在世界古典学、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学术积淀,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达成共识。未来将推进博士生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探索硕士双学位项目的可行性、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基地等,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汉学研究与中文教育人才。
经过充分讨论,双方最终认同未来可以在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与互访以及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从时间维度提出系统性合作框架。借鉴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历史时段的划分理念,将合作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短期内推动具体研究项目落地;中期建立常态化的联合研究、学术互访、人才培养等运行机制;最终构建长期合作的跨国学术联盟,形成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模式。
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中指出,国内中文学科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作为母语国,如何更好地“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二是国内中文学科应如何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此次交流会正是对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积极回应。通过此次交流,两所院校在学术合作与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沟通。一方面,这有助于母语国深入了解国外中文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而提供更有效的中文教育支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长期而言,这将为构建习总书记所倡导的“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