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期:2023-09-12
近日,当代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周勋初先生文集新版悉数问世,周先生曾经领导工作的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也在今年喜迎四十华诞。值此双庆,"贯通历代 弥纶群言:《周勋初文集》与传统文史之学研讨会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于9月9日上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福中报告厅隆重举行。
会议上半场,由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主持。程章灿教授首先对到场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的背景与内容。系列活动采取发布大型学术成果、举办学术沙龙和学术讲座的方式,突出以成果为中心、以学术为本位。而二十卷本的《周勋初文集》,既是周先生一生学术贡献的总结,更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四十年来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程章灿教授指出,在文集之外,周先生的古籍整理工作同样具有学术性与典范性,并且预告了周先生作为第一主编的《全唐五代诗》,即将在明年推出。他表示,研讨《周勋初文集》,总结周先生各方面的成就,促进学术进步与文化传承,将会是长久的话题,会议的研讨只是开端,会后还将以笔谈形式次第展开。
上半场的第一环节,是周勋初先生收藏书画捐赠仪式。
周先生弟子,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高研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代表周先生捐赠,并对其中部分珍品进行了介绍,如胡小石先生墓志拓本,叶恭绰、郭绍虞、苏局仙等名家书法。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史梅女士回顾了南大学者捐赠藏品的优良传统,向周先生致以敬意与感谢。
上半场的第二环节,为与会专家致辞。
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高度赞扬了周勋初先生在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方面的非凡成就,对两古专业的学术传承与学科发展表达了衷心祝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卢伟教授认为,《周勋初文集》体现了文献学与文史综合研究的特色,代表了相关学术领域的最高成就,他着重介绍了周先生与古委会的渊源,赞誉了周先生对全国古籍整理研究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教授,围绕"贯通历代、弥纶群言"的八字评语,阐发了周先生综合贯通的学术特色,并指出这样的学术精神已经渗透进周先生的生命之中,生发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南京大学杰出校友、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徐俊教授认为,周先生不仅有众多古籍整理精品,还针对不同古籍进行了体例创新,开启了深度古籍整理的先河,他对古籍整理方法、理念的总结提炼,具有古籍整理学层面的特别价值。
凤凰出版社倪培翔社长介绍了《周勋初文集》的出版经过,认为文集体现了周先生融会贯通、守正创新、识见卓越的学术特色。复旦大学古籍所所长陈广宏教授认为,周先生治学广博而通达,又能由博返约、专精独得,周先生对现代学术传统的准确把握,是达成如此博大精深的学术格局的重要原因。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傅杰教授指出,周先生治学涵括先秦至现代的广阔领域,在每一领域都有通透见解和精彩论述,同时周先生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培养出了优秀齐整的学术团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锷教授认为,周先生文史不分、文献学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博通古今的治学方法值得长久学习,他高度评价了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并表达了南师大古文献专业与南大古典文献研究所携手共进、传承文脉的良好愿景。最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郑杰文教授作为弟子代表,回顾了周先生从文献出发,重视逻辑提炼和历史眼光的治学理念,阐扬了周先生在教学事业、学科建设中体现出的献身精神。
与会议同时,南京大学文学院与南京大学博物馆合作,在报告厅外精心布置了"周勋初先生学术著作暨捐赠书画作品展"。致辞结束后,与会来宾同在场师生一道参观了展览,大家驻足观摩,亲切叙谈,其乐融融。
会议下半场,专家学者围绕《周勋初文集》进行研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徐雁平教授担任主持。
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认为,文史结合、理论与文献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共同构成了周勋初先生治学的宏大气象。南京大学文学院徐有富教授,回顾了周先生"顺其自然地登攀"的学术历程,指出在客观条件允许下,抓住机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学术工作,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凤凰出版社姜小青编审通过讲述《册府元龟》和"江苏文脉"的出版故事,阐扬了周先生在江苏古籍出版事业关键期所发挥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寅教授认为,周先生治学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学术路径,而是基于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学术积累,自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智慧型的学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书录教授,从"博综文献,触类旁通""考据批评,相得益彰""商量旧学,培养新知""求实创新,出奇制胜"四个层面,对周先生的研究方法与学术风格进行了细致阐发。凤凰出版社吴葆勤总编回忆了在出版工作中与周先生的交往经历,彰显出周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自信的学术风采和对后辈的提携关爱。西北大学文学院郝润华教授则立足周先生的具体研究,指出其卓越的学术视野与眼光往往能开风气之先,这也是南大两古专业的一贯传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传志教授从"广""深""久"三个向度论述了周先生的开拓精神,并指出这一精神不仅贯穿于个人研究,还体现在集体著作和团队建设之中。
南京大学文学院姚松教授认为,周勋初先生治学敏行高效,不刻意追求完满体系,因而留下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同时能够敏锐感知当下现实而不为风潮时尚所裹挟,是十分难得的学术品格。严杰教授从周先生对季振宜《全唐诗》的研究出发,表彰了周先生在《全唐诗》研究整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坚持不懈的学术态度。巩本栋教授提出,周先生之所以能在众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将工作需要视作学术机遇,全力投入,因而"掘井"虽多、皆能"及泉"。曹虹教授论述了周先生与马来西亚的学缘,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展现了周先生的乐观智慧与对中外学术交流事业的贡献。张伯伟教授认为,周先生治学的基本特色是文史结合,因而规模宏大、见解通达,总能使后学就性之所近仿效从游、逐步攀登,取得各自的成就。最后,张伯伟教授还表达了对古典文献研究所的良好祝愿。
徐雁平教授从学术著作、古籍整理、教书育人三个方面,对研讨环节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再度指出,对周先生文集的学习思考,将会是一个长久的学术议题,并特别感谢了周先生的夫人祁杰先生,是她的巨大付出与贡献,帮助周先生创造和实现了一种学者的理想生活样式。
至此,《周勋初文集》与传统文史之学研讨会的各项议程圆满完成。我们相信,《周勋初文集》中所蕴含的周先生的治学方法与成功经验,不仅值得古典文献学界同仁涵咏学习,也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史之学的拓展深化。
供稿:徐亦然
图片:张德懿、郭馨馨
审定:程章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