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期:2023-06-09
6月8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担当起南京大学文学院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争做表率。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莫砺锋教授、相关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倪蛟书记主持。
莫砺锋老师首先向大家传达介绍了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有关情况,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莫老师强调,我们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从中提炼出思想精华,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学院要坚守自身的学术传统,发扬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术精神,学习其在文化上持重、稳健的态度,踏实做好研究工作,并努力将学术研究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时代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对个体的、零散的研究进行统筹、整合,使之更具规模、更成体系、更有影响力。
倪蛟书记和董晓院长分别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学习体会汇报。倪蛟书记指出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正逢其势,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提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五方面重要论述是指导我们准确理解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任务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不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文学院党委要按照谭铁牛书记于6月7日在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上提出的部署,教育引导文学院师生以继承南大优良传统、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志业,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董晓院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中华文明的本质内涵、精神标识、特色功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文院人要主动担当起这份文化使命,守正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拾英撷萃,作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宝贵养料,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与会的各位老师也都发表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认为作为文院人积极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争做表率,走上前列。张伯伟老师谈到,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大众普及,也需要向纵深发展,人文学科应该具有影响世界的力量,学术应该面对现实问题。徐雁平老师谈到了当下文院正在推进的《全唐五代诗》《全清词》整理等相关工作,希望能为文化传承发展的整体构架做出贡献。卞东波老师提出应培养学术中坚力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傅元峰老师提到文化传承应沟通传统和现代,搭建跨学科的广阔学术平台。
据悉,文学院党委正在研究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将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精神,心系“国家事”“文化事”、肩扛“国家责”“文化责”,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奋进行动”,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南大故事上争做表率,以文学院奋进,推动南大式奋进,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共同创造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江梅祯
图: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