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期:2024-04-15
2024年4月10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严志雄教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开展了以《在危城中绽放的诗书画——晚清广东文艺现象》为题的精彩讲座。此系“南京大学文学院建院110周年”系列讲座之一,主持人南京大学徐雁平教授介绍了严教授的学术成果与近期研究重点,并回忆严教授曾经在南大开展的学术活动。
严教授以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为历史背景,探讨在战争狰狞野蛮、社会躁动不安、人心惶惶的情形下,广州城中文士频繁雅集、张扬诗酒文艺、创作诗文书画的隐微心态。严教授通过研究粤东诗人张维屏、黄培芳等人的诗文以及《庚申修禊集》《赏雨楼诗画册》,考察传统诗书画等艺事对于文士处变、应变所给予的滋润,以及文艺、雅集、群体等对于重构“地域身份”的微妙作用。
在讲座中,严教授以“Habitus”为脉络,讲述广东文人热衷于雅集、游冶等活动的文人习气。他强调咸丰十年(1860)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年既是张维屏、黄培芳逝世后的第一年,又是张维屏门生李长荣等广东文人频繁修禊雅集、编刊《庚申修禊集》的年份。《庚申修禊集》与《赏雨楼诗画册》可视为两种生命的延续,后者还收录1857年罗天池《赏雨楼修禊图》与广东文人的赏雨楼题记、诗歌手稿,时间横跨28年。总之,这些书画共同激活、重现了其时的人文世界。
严教授指出,广东书画传统自明清之际一直延续到19世纪,李长荣等人在诗歌中重提清初广东的遗民,亦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忠义之感的共振。晚清的广东文人通过恢复日常文艺活动,延续保持文士的主体性与凝聚社群感。在外国“统治”的焦虑下,这种对文艺传统的恢复也建构了广州的地域文化传统身份。除此之外,严教授多次通过粤语吟诵诗歌的方式,展示出岭南与其他地域氛围、气息之异。
在讲座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诗的转向”以及“诗书画共构的人文世界”等话题展开讨论。严教授指出,他所提倡的“诗的转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用诗的角度观看历史,二是将诗歌用作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严教授鼓励大家拓宽研究视野,推动研究素材与思考方式的多元化。
讲座最后,徐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严教授的阐发不只是在边界之处思考文学、艺术的重要性,更是在全球视野下对“南方”话题的深入挖掘,而非仅仅局限于岭南传统;讲座兼具趣味、学术、人情与世事,亦彰显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视野。